网址:www.lz0830.com
当前位置: 泸州传媒网 > 泸医素问 > 西南医科大附属中医院40周年庆 【人物】刘建:从医院事业发展的旁观者到建设者
“中医药事业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作为一所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如何抓住机遇,发挥中医药特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这既是我们的责任,更是医院的未来。”谈起对医院事业发展的思考,西医背景的刘建院长如是说。
从“西医”到“中医”
——从业领域的跨越
1985年,刘建从家乡到泸州求学。在这座钟灵毓秀的城市,他结缘医学并成家立业,也是这片酒香氤氲、历史厚重的土地,成为他仰望星空、振翅而飞的平台与支点。
学生时代的刘建
1990年,他毕业留校进入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病内科。从青灯苦读的学堂进入直面病患的病房,白袍加身的刘建勤学善思、潜心钻研。他回忆道:“当初为开展肾穿刺活检新技术,我曾多次买猪腰子回家反复练手。”
此后,他于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又先后在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访学,并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在著名的澳大利亚Monash大学Monash医学中心肾病研究所做了1年的访问学者。
刘建在澳大利亚作访问学者时
光阴犹如白驹过隙。已在肾脏病领域成绩斐然,成为四川省卫生厅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的刘建教授,本可以沿着这条日益清晰开阔的现代医学路上继续前行,然而,人生的魅力有时就在于它的未知和不确定性。
2016年,刘建调任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副院长。在现代医学体系里浸淫26年,却在不惑之年跨越到中医药领域,这对刘建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当时,我就想,不懂中医没关系,只要坚持学习,就没有什么可难的。”时隔七年,刘建回忆当时的心境,有了一份用藏在我、舒卷随心的淡定与从容。
从“置疑”到“笃信”
——认知理念的重构
“之前我觉得中医有点玄,对中医的理论、技术和疗效,都是半信半疑,但现在我完全改变了这种看法。” 转变认知绝非一蹴而就。中医药确切的临床疗效或是亲眼所见、或经他人之口,一点点地重构着刘建对中医原有的认知。 “我经常收到一些朋友或者领导来院就医后的反馈,说咱们的中医药不错。”刘建院长侃侃而谈,“比如说银屑病,西医治疗花费大、副作用明显且疗效不确切,但杨文信教授应用纯中医药就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甚至使患者康复;又比如说很多肾脏疾病,如果加上中医药,就可以更好地促进肾功能稳定;还有咱们的孙老、庄老等中医药专家妙手回春、屡起沉疴......”
量的积累促成质的改变。就是这些身边人身边事,让刘建重新认识了中医,迈出了从“置疑”到“不疑”这一小步。要走到“笃信”中医,更多的是因为他自己开始学习中医。
“我的电脑里就存了很多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的组方,时不时地拿出来研究学习,提高中医素养。我还经常看《中国中医药报》,看到有价值的信息,就发给相关科室研究学习。”
“那些诋毁中医的人,是没有体会过中医的好。只要体会过中医的好,就一定会爱上中医。”
从“置疑”到“笃信”,刘建完成了对中医认知理念的重构,也进一步丰富了自身理论知识体系。在中医药文化深邃哲学思想的滋养下,一种愈发豁达与智慧的气度,在刘建身上生发出来。
从“医者”到“管理者”
——事业角色的转变
1999年,刘建从一个纯粹的医生走上了管理岗位。他先后担任了科室副主任、主任,西南医科大学学校教务处副处长,中医院副院长、院长。
“真正让我感到有‘本领恐慌’,还是任医院院长后。因为这对自身的知识结构、经验积累和管理能力等都有更高的要求。”刘建说到,“上任后,我主要以学习和调研为主,然后就是思考我们中医、中医院应该往哪里走、怎么走。”
勤于学,善于思,并敏于行。刘建将所学所思所悟,切实运用于医院管理,总结出一套立足医院实际的管理理论,并总结归纳于“道、法、术、器”四个层面。
——循“道”而行
天有常道,地有常数。道,是价值观、初心和道路。刘建认为,医院发展应遵循的“道”有两个层面,首先是党和国家倡导的“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这是根本大“道”,其次就是医院的宗旨、精神和目标等核心价值理念。
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刘建任院长后,和班子成员一道,围绕国家关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出的三转变三提升,结合医院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提出了一系列管理理念,比如:医院的发展定位——中医要领先,西医要紧跟,中西医结合有特色;中医药发展思路——让中医文化扬起来,让经典名方活起来,让中药香味飘起来,让中医技术用起来等等。
——依“法”定向
“法,在医院管理层面,主要是指战略、方向等。”刘建谈到,“医院发展的方向必须正确,否则就会南辕北辙。”
“医院第二次党代会响亮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研究型医院’的愿景。并把获得博士授权点列为两大战略任务之一,就是要加强医院的学科建设。”已是博士研究生导师的刘建说到,“有了博士点,在人才培养和聚集上将增加造血功能,能为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增加后劲和动力,助力研究型医院的建设,这也是实现医院愿景和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突破口。”
——施“术”提质
“术”的层面,主要是指医院为实现“126”战略目标所采取具体举措。刘建院长谈到以下几点:
一是以职业素质涵养为基石,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是以临床疗效为目标,体现中医、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优势。中西医如何结合?刘建院长说:“可以从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缩短疗程、降低费用等几个方面体现中西医结合优势。因此,我们要求各科室做“1+N”的以疗效为目标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我们希望,通过五年或者十年,能够产生一批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路径,惠及老百姓”。
三是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提高医院的经济、经营能力。
四是以人才团队建设为抓手,提高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医院的内卷竞争,更多是人才的竞争。“医院处在较为偏僻的地级市,人才引进本身就有短板。引培并重,让想干事的人有舞台,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上奖台”刘建说到。
——用“器”增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刘建看来,他手中的“利器”就是现代医院管理工具的应用、医疗服务流程的优化和再造。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比如我们围绕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及高质量发展目标,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率等方面修订了绩效考核分配制度。这很好地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
近年来,医院班子带领全院职工奋发有为,医院的中医药特色日益凸显,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得分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门诊患者满意度、住院患者满意度和员工满意度这几个指标,连续几年都是满分,我还是比较欣慰。”刘建认为,作为医院管理者,以人为本就是“以患者为本”和“以员工为本”。
“一个医生,服务的患者有限,但一个医院管理者,就能为更多的医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执业环境,从而服务更多的患者。就这一层面来说,当好一个管理者的社会贡献更大。”刘建道。在“管理者”的角色实践中,刘建不断拓展着人生的广度和深度,将个人价值最大化地回馈于国家和社会。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从中医事业的旁观者到参与者,刘建在其行进途中兼收并蓄、汇融贯通,既“得其圜中,以应无穷”,也“仰观俯察,与时偕行”。 站在医院建院40周年继往开来的历史交汇点上,置身于医院第三次创业的大潮中,刘建院长满怀信心地眺望着未来,其心似磐,目光如炬。
来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