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传媒网,讲好泸州故事!

网址:www.lz0830.com

【讲述】建院40周年|这些老照片,您见过吗?

时间:2023-09-03 19:27人气:编辑:小编

1

医院在哪里,我的家就在哪里


讲述人:田新  纪委办·监察室主任

640 (4).jpg

田新儿时与父母合影

1976年,我母亲从泸州医学专科学校毕业后就到了附属玄滩医院从事护理工作。


1982年,我那时两岁,从老家到了玄滩医院我母亲身边。由于医院大院离场镇还有一些距离,所以在我记忆中,医院就像是建在农田上一样


我父亲在我到玄滩后不久也到了玄滩医院,他在医院锅炉房烧锅炉,主要是为食堂、消毒供应室提供蒸汽,还要负责烧蒸馏水,用于配制液体。我父亲也经常帮消毒供应室清洗配制液体用的玻璃瓶。


那时的生活在我记忆里艰苦但又很恬适,大院里的人处得像是生产队的亲戚一样,哪家有困难大家都会不记回报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忙。

640 (5).jpg

医院迁回泸州:第一次搬家

1983年,附属玄滩医院开始整体搬迁回泸州。当时在忠山的住院部大楼还没有开始修建,职工们回到泸州后被安排到十八号楼(后来改名为附属中医院一号楼)居住。刚搬回泸州的时候,由于房屋有限,一户房屋安排了三家人居住。

当时我们家分到了一个小房间,小得仅仅够放下一张床和一个衣柜,其他的家具、物品基本都堆放在客厅或者阳台上。

640 (6).jpg

刚搬回泸州时合影

忠山住院部开修:第二次搬家

我们家在十八号楼居住了两、三个月就搬到了忠山住院部旁的平房。搬过去的时候,忠山住院部才刚刚开始修建。


当时住的平房虽比十八号楼大,但房屋像一个小仓库一样,没有隔间。两张床放在屋中间,床中间的上方拉一根铁丝,挂上两、三张床单,就把屋分成了两居室。


忠山住院部开业:第三次搬家

1987年,忠山住院部修建、装修完毕并投入使用,学校中医系、附属医院的中医科和玄滩医院合并成的附属中医医院开始在这儿收治病人。

伴随着医院的发展,我们需要腾出平房,于是回泸州后的第三次搬家开始了。这次是搬到医学院的动物实验室三楼,在医学院解剖大楼往里走的山坳边上。一楼、二楼是饲养动物的,有兔子、老鼠和狗,大概是因为养着狗又经常听见狗叫声,所以也被称为狗儿房


从玄滩回泸州后,先从楼房搬到平房再搬到狗儿房,居住条件没有明显改善,但搬到“狗儿房”的二十多户人没有一家有怨言。因为大家真正把医院当成了自己的家,为了大家庭的发展,小家的困难总是能克服的。

医院骨科、外科在这之后也慢慢起步,逐渐有一些慕名而来的患者到医院就医,医院在泸州甚至是川南地区逐步站稳了脚跟,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640 (7).jpg

遭遇大风暴:第四次搬家

1989年4月20日,泸州遭遇百年一遇的大风暴,“狗儿房”的屋顶全被狂风掀飞。暴雨裹夹着冰雹砸向屋内,廊道尽头的墙也被吹倒,房外的一棵直径超50公分的樟树被连根拔起,吹了二十多米远,一夜之间,二十多户人的家没了。


医院同样受到了狂风暴雨的袭击,张光玉的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据张光玉丈夫后来描述,风暴来的时候张光玉在忠山住院部值夜班,当时她正站在与阳台相连的过道处,眼看着阳台处玻璃门被大风吹裂,玻璃碎片向张光玉袭来,要不是她丈夫及时拉了她一把,那玻璃碎片可能会扎满张光玉的身体,后果真不敢想象。但即便这样,张光玉仍坚持在病房上班。


医院在遭受损失、抗灾自救的时候,也没有忘记我们“狗儿房”的二十多户人,将一部分人安置到了十八号楼,而另一部分人通过医院向学校请求,安置在了学校的招待所(忠山大礼堂背后),我家就住在招待所的三楼。


医院为了彻底解决职工居住的问题,先后为职工集资修建了二号楼(现已拆除)、三号楼。我在上初中的时候搬到了二号楼,整个的初中时期便在那里度过,之后又搬到三号楼生活到2007年。

640.png

住在医院家属楼3号楼时合影

城北新院开诊:第五次搬家

2010年,医院城北新院开诊,为了方便工作,我也随着医院把家安在了城北。

这是医院艰苦创业的一段历史,作为一名亲历者,我有幸见证了她的蹒跚起步和成长。

正是医院的每一位职工都秉持“团结建院,艰苦建院”的医院精神,互帮互助、自强不息,牺牲小家为大家,才有了医院的茁壮成长。而医院发展壮大后,在遇到自然灾害、遇到困难的时候才能为每一个小家撑起一片天,使每一个小家找到依靠。艰苦建院、团结建院的精神值得我们附属中医医院人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2

“团结建院 艰苦建院”

是几代中医人努力奋斗的真实写照

讲述人:医院原党办主任 周明华


《员工手册》载明医院精神:“团结建院 艰苦建院”,这既是医院的文化,更承载几代中医人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建设医院的精神财富。

640 (8).jpg

原三星街门诊部

1

不畏工作条件的艰苦

 只为实现有自己医院

在三星街门诊开诊期间,每个科室的房间都非常狭窄,为了打紧使用极为有限的房屋面积,一间屋子用屏风隔成几个简易诊室,候诊病人几乎没有座位,只能在外面走道站着等候;中西药房共用三间房屋,其中2间分别作为中药房和西药房的配方部,另一间一分为二隔断后分别是中西药库房,配方部窗口面向走道。80年代初期,物资还比较贫乏,很多药品稀缺,如购买青霉素、苯唑西林钠等抗生素还要配搭滞销药品。为了既满足临床用药需求,又要防止滞销药品积压过期失效造成损失,药剂科千方百计想办法,组织药品采购员不辞辛苦跑成都走重庆联系大医药公司供货,确保药品的供应。


忠山住院部的开业,让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更加完整,有了门诊和住院部,可以全方位开展医疗服务工作。泸医中医人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医院,自豪感不言而喻。开业期间,临床和医技科室医务人员尤显不足,那时人员流动还受限,不能自行招聘,只能按照国家人事制度走流程调动。为了节约人力成本,多数科室员工是晚上值了夜班,白天还要上半天班。

640 (9).jpg

1987忠山住院部开诊仪式

为了节约开支,三星街门诊和忠山住院部开业期间,全院清洁卫生由各部门自行负责,病区和行政楼由在职职工负责打扫,辅检科室由科室人员自行打扫。收费标准、药品价格等全是纸质记录,数据汇总全靠算盘计算,全院除了中心实验室有一台空调外,其余都是使用电扇降温。为了克服病房不足,行政和辅检科室则打挤使用,行政科室被安排在通风条件较差的地方办公,如监审科、采购中心等办公室在供应室底楼,西药房的配方部同时也是值班室。为了节约差旅费,医院领导要去成都开会等出差前,院办公室就通知职能科室如采购中心一起乘坐救护车同行采购医疗器械耗材等医用物资。

640 (10).jpg

城北新院开工奠基典礼

筹备城北门诊和第一住院楼期间,时间紧迫,几乎所有物资都是全新购置,尤其是关系医院开业必须同步运行的大型设备和设施,如手术室净化手术间的装修、医疗吊塔的安装,放射影像科防护门招标安装,CT、DSA、DR、MRI机房防护设施施工及设备安装等,这些都是医院首次购买,没有经验借鉴,既有经验不足,又有客观原因,如整栋楼都没有通电,电梯无法运行,设备设施运输全靠人工,又由于货车白天不能进城,只能安排在晚上运输,为了减少周转费用,不论是上班时间还是节假日,也不分白天还是黑夜,都必须及时将设备运送到指定科室房间。


还记得一次DSA机房渗水,晚上下班之前大家把积水排完,用鼓风机吹干,但第二天早上又是满屋积水。医院分管后勤院长多次现场指导,派专人夜以继日持续不断地抽排水和吹风,地面终于不再返潮,符合DSA安装条件。这些工作能够提前完成,保证按时开业,是医院多部门密切配合及全院职工以医院为重,加班工作不计报酬的结果。

640 (11).jpg

1999年忠山老院住院部

2

克服生活居住的困难

期盼医院明天更美好

由附属玄滩医院整体搬迁到泸州的全体职工,在三星街门诊开诊和忠山住院部建设期间,居住和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那时有居住在医院建的18号楼、学校动物房、忠山住院部旁临时搭建的板房以及学校招待所等,其中18号楼三室一厨一厅约70平方米,住着3户已婚职工,两室一厨住着2户已婚职工,只有一个水槽、一个厕所,必须错峰洗菜、洗衣、洗澡、洗漱、厕所,困难不言而喻,共同和谐生活了多年,靠的是理解包容和彼此的谦让。


居住在学校动物房楼上的双职工,是临时搭建的板房,屋子的中间是走廊,走廊两边放着煮饭的无烟煤灶,每户双职工一间12平方米左右的寝室,公共用水在室外且无雨棚遮挡,公共厕所在室外50米左右。1989年4月20日一场大风暴将板房大部分掀翻,经医院领导讨论并向学校请示被重新安排到18号楼和学校招待所居住。无论是住在动物房还是18号楼或者忠山的其他地方,到三星街、水井沟上班都是走路,风雨无阻。

创业难,白手起家创办医院更难,因为我院属于公益性医院,建设的硬件和软件标准更高。曾经求生存是医院的第一要务,医院全院职工一条心,宁愿牺牲个人和家庭的生活居住条件,也要先把医院建起的雄心壮志,不断激励医院职工团结一致、同舟共济、共同奋斗。从三星街门诊到忠山住院部、水井沟门诊再到城北门诊及三幢住院部,医院整体规划基本完成。医院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无不凝聚着一代代中医人团结建院、艰苦建院的医院精神 。


不忘来时路,不惧新征程。

3

新院搬迁那些事

讲述人:忠山院区办公室主任 靳太银

搬迁前:在周末,一间房一间房挨着量

城北新院开诊所涉及到的保障工作包括办公家具、窗帘、床上用品、闭路电视、办公电话、电开水器、卫生保洁等项目,看似简单,但完成每一项都涉及到许多具体的工作。比如办公家具和窗帘,要统计具体使用数量和规格尺寸,办公家具要用什么材质、板材厚度是多少,用什么五金、色调;窗帘折幅是多少。用什么窗轧、色调等,每一项都要拿出明确的技术参数和规范要求。

640 (12).jpg

建设中的城北院区

我们从2009年初便开始准备,那时科室人员又少,日常事务也多,为了不影响新院搬迁开诊,便利用周末时间,自已拿起卷尺,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量窗子和办公家具尺寸,统计数量。白天上班较忙,基本都是下班后再撰写招标文件和技术规范要求。

床上用品、电开水器、锅炉以及园林绿化、物业保洁等项目,也要先拿出基础数据和技术参数及要求,拟定技术规范要求和招标文件提交采购部按程序招标。

640 (1).png

封顶仪式

由于当时城北新院中央空调、配电房、热交换站、锅炉房、消防泵房等区域的装修未纳入主体装修工程,为了不影响开诊工作,根据医院安排,上述区域的装修工作临时交由总务科负责。由于当时时间非常紧,就只有督促施工单位加班加点进行施工,为了帮助施工人员散热和加快场地干燥速度,临时购买了大排风扇24小时不停地吹,终于在开诊前全部完成。

图片

搬迁中:凌晨到晚上,连续近20个小时

我们制定了细致的搬迁计划,对科室有限的人员进行分工,并协助搬迁科室提前进行打包,标注搬迁物资包号,上下车前清点物资标注号,以免中途掉落。

搬迁那天,就是2010年7月24日,凌晨3点起床,督促搬迁人员3点半到达搬迁科室开始搬迁物资,搬迁车辆5点准时从忠山住院部出发,全天2辆车不停搬运,一直持续到当晚11点过才将所有行政科室搬迁完毕。

大家充分发扬团结建院艰苦建院的精神,忠山稍微好一点的、能用的家具,我们都搬到城北继续使用,每一张办公桌椅文件柜等,搬至城北后哪个科室使用,放在哪一间办公室,我们都提前作了安排,以免造成浪费。

640 (2).png

开诊典礼

从筹备到搬迁工作结束,我们科室确实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过程虽然很艰辛,有时也还受到一些委屈,但作为一名医院员工,有幸参与城北医院建设搬迁这一历程,能为医院的发展和建设出一份力,从心底感到自豪、幸福。

搬迁后:优化改造,节约了不少经费

之前我们没有大型基建项目的经验,当然也为了节约经费,事后发现有些装修设计不科学,比如一个开关控制一片灯,一开就亮一片,楼道灯设计为按钮开关,经常开了就没有关,浪费很大。

搬迁后我们对电路进了部份改造。通过优化电路、安装声呐控置、增加控制开关、优化中央空调机组以及对热交换站管道进行保热改造等一系列措施,每年为医院节约了不少经费。

640 (13).jpg

建设完成的城北门诊和第一住院大楼



标签: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

热门标签

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百家号

Copyright © 2012-2024 LZ0830.com 泸州传媒网 泸州市熠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备案号:蜀ICP备17012439号-2